熱門話題
#
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
#
有消息稱 Pump.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,引發市場猜測
#
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.Fun 風頭正勁

Aporia
我感到好奇和欽佩
有一句話經常在我的動態中出現:"你只有在最後一次交易中才算好。" 我覺得這句話非常誤導,坦白說,這是錯誤的。我甚至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到底是什麼。
一次交易不過是大量分佈中的一個數據點。隨機性對它的影響如此之大,以至於真正的技能在那一刻幾乎無法顯現。單一的結果無法也不會揭示你的策略、決策、交易管理或任何其他值得衡量的變量的質量。
事實上,情況正好相反:只有在大量交易之後,真正的模式才會浮現。那時你才能看到你的策略是否有效,你預期的數字是否可靠,它是否真的有利可圖,以及你對這些交易的管理是否支持了這一結果。
只有在顯著的樣本量下,才會從噪音中演變出有意義的結論。也許我誤解了它想要傳達的意思,如果有人能解釋清楚,我很樂意接受指正,但對我來說,這根本毫無意義。
12.13K
無論我往哪裡看,我都能在穩定的贏家身上看到相同的兩個特徵。他們的方法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同,但在其下卻有一些共同之處。
1) 他們接受遊戲的概率性質,並心甘情願地屈從於此。隨機性影響個別結果,但在足夠大的樣本中,其噪音會減退,良好的優勢會佔上風。因此,他們優化正期望值,調整頭寸以應對變異,並讓長期的表現顯示出他們的技術。
2) 他們對遊戲的熱愛使得隨機性所帶來的陷阱不再感覺像是在推進,而是像是值得解決的謎題。這種熱情使得回顧損失、迭代和第二天再回來的過程變得自然,而不是被迫的。從外部看起來像是堅韌不拔;從內部看則是沉浸感持續足夠長的時間,以便優勢得以累積。
綜合來看:冷靜的概率紀律與對遊戲的真摯熱愛相結合。第一個讓你做出 +EV 的選擇並在波動中生存;第二個則讓你保持參與,直到優勢顯現。
54.06K
我對大多數在 Twitter 上的辯論感到沮喪的原因是,它們圍繞著錯誤的問題框架:這個人是對還是錯?
這完全是錯誤的框架。一筆交易不應該根據結果是否成功來評判,而應該根據當時做出決策的質量來評價。一個“正確”的結果可能來自於糟糕的過程(運氣),而一個“錯誤”的結果可能來自於良好的過程(變異)。優化命中率是一個陷阱。這是結果偏見。
但 Twitter 卻對命中率情有獨鍾。盡可能多地正確,理想情況下是在短時間內,這樣就容易計分。這使我們看起來像賭徒,因為這正是賭徒所依賴的框架。短期視野放大了噪音,優秀的過程往往會看起來“錯誤”。
結果是大量的噪音,肯定不是那種實際上能讓你成為更好交易者的討論。如果有什麼,這獎勵了導致交易者崩潰的習慣:追逐快速獲利,而不是建立穩健、可重複的決策過程。停止根據結果來評分交易。根據過程來評分它們。
34.58K
真正的熱點可能是這樣的:
剝頭皮交易 > 擺動交易並不意味著價格是分形的。它不是。不同的時間框架 = 不同的參與者有不同的目標。不同的市場 = 完全不同的玩家。剝頭皮交易作為學習工具有效,不是因為較低的時間框架反映了較高的時間框架,而是因為它們壓縮了反饋。
你仍然需要知道你在提取什麼。這不僅僅是“頭肩頂,但更快。”

Aporia8月1日 20:12
熱點觀點
與普遍看法相反,你不應該從擺動交易開始,而是從剝頭皮交易開始。每個人都因為擺動交易感覺更「有策略」而開始。但在早期,你不需要策略;你需要反饋。剝頭皮交易加速了迭代。
你不是通過持有對比特幣在三個月後會在哪裡的論點來學習市場。你是通過在一周內做出50個決策並查看哪些有效來學習的。剝頭皮交易者總是可以擴展到更長的時間框架。擺動交易者則很少適應下調。
15.73K
如果有兩個元技能可以打開學習幾乎任何事物的大門,那就是這些:
• 第一原則思維
分解並重建複雜的想法
• 認知偏見素養
確保這種重建不會因為錯誤的推理而扭曲
第一原則思維讓你能夠將複雜的主題分解到最基本的元素。它有助於剝除來自個人經驗的偏見。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基於隨時間累積的假設來運作,雖然經驗是有用的,但它也可能造成心理慣性。第一原則思維迫使你暫停並觀察某事實際上是什麼,而不僅僅是你假設它是什麼。
但有一個陷阱:這個過程只有在你的推理保持清晰的情況下才有效。即使你擅長邏輯地分解事物,偏見也可能悄悄潛入並扭曲你的理解。因此,如果你希望你的第一原則方法實際上能夠奏效,你需要主動訓練自己去發現並糾正這些扭曲。
當你將這兩種能力結合在一起時,你可以掌握一個新領域,正確地剖析它,並避免大多數導致他人迷失的陷阱。特別是當你加入反饋整合迭代時,這讓你能夠對你的模型進行壓力測試。一旦你將其繪製出來,你可以重新引入你的經驗,但這次是有意識的。
11.54K
熱門
排行
收藏
鏈上熱點
X 熱門榜
近期融資
最受認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