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K 故事时间:我从 ZK 的共同发明者(也是图灵奖得主)Shafi Goldwasser 那里听到的。 一开始并不是作为“证明”。ZK 论文在同行评审的会议上被拒绝了 4-5 次。数学家们强烈反对称这些东西为“证明”。 细节: 她并不是想定义一个新的证明模型。根本不是。她和她的合著者想解决一个通过电话玩扑克的问题。(这发生在我们许多人身上) 到那时,已经知道如何在两个通过电话交谈的人之间*洗牌*一副牌(没有信任假设,也没有可信的第三方)。 问题是,两个没有信任假设的玩家需要遵循游戏的*规则*,而不透露信息。这就是她想要解决的问题。最后,他们得出了一个协议,让两个玩家“证明”彼此他们正确地抽取了下一张随机牌。 他们并没有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证明。这个想法是 Michael Sipser 在他们向他描述时提出的。但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“证明”概念。它必须依赖于随机性。它有小概率的错误。如果你曾经见过一个“正式”的数学证明(比如,关于素数无穷性的证明),那么你自然会对这种混乱且容易出错的“证明”感到反感。 这就是为什么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当 Shafi、Silvio 和许多其他人向世界展示这些神奇的 ZK 证明时,人们对此进行了反击。 这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著名传说,你会在你的同龄人中分享,当你惊人的 STOC 或 FOCS(S级会议)提交再次被拒时。你会说:“你知道 ZK 论文被拒绝了 5 次,而 2 位合著者最终获得了图灵奖吗?” 我最后要说的是,STARK 论文被拒绝了 4 次,FRI 被拒绝了 2 次。只是说说 ;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