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整個週末都在和那些真心相信一架載滿人類的客機因為暫時的 GPS 故障而應該被允許墜毀到山上的人爭論。 他們的邏輯基本上是: “這就是飛行的風險。” “他們選擇上了飛機。” “他們應該開車去。” “如果導航系統失效,那……這就是生活。” 而我坐在那裡思考: 我們真的在為一個第三方故障意味著數百名乘客就這樣……死去的世界辯護嗎? 沒有冗餘,沒有備用儀器,沒有安全邏輯? 只是無奈的耸肩和一句“應該更好地管理你的風險”? 但嘿——至少這家航空公司沒有倒閉! 航空業並不是因為乘客學會了應對故障系統而變得更安全——而是因為系統得到了升級。飛機製造商並沒有等到政府監管才去嘗試製造更安全的飛機。 即便如此,飛行仍然存在真正的風險。墜毀確實會發生。在阿拉斯加的鄉村與你的飛行員表親一起飛行,固然比搭乘達美航空的航班風險更高。重點不是要完全消除風險——那是不可能的。人類每天都在計算風險。有時他們為這些風險付出代價。目標只是消除那些本不應該存在的單點故障——尤其是在一個聲稱“去中心化”的世界中。 作為建設者,這應該是我們的責任。 如果你的整個飛行路徑依賴於一個單一的外部數據源不出故障,那就不是去中心化。 而那些說“這就是飛行的運作方式”的人並不是在表現出堅忍不拔;他們是在歷史上無知。 地球上每一個成熟的行業——航空、能源網、股票市場、銀行、醫療保健——在災難性失敗之後都建立了真正的安全保障,而不是在之前。...